焊缝中常见的缺陷类型及超声波探伤识别:
1. 气孔:在焊接过程中,由于焊接溶池处于高温状态,此时若吸入了气体或治过程产生一部分气体,且不能在接缝冷却凝固**除到外部环境当中,就会在焊缝金属结构内部出现气孔。当利用超声波对气孔检测时,单个气孔呈现的波形稳定,但是气孔比较密集,探头呈现出的波形将会波澜起伏,因此可以进行气孔的探伤。
2. 夹渣
若是我们焊接之后内部存在熔渣或其他夹杂物,在会在焊缝形成夹渣,常常夹渣的分布都是没有固定规律的,。其形状为点状和条状不一。点状的夹渣对焊缝整体强度影响不是太大,回波信号常常呈现锯齿状,探头移动,波幅也会立马变化。
3. 未焊透
若是焊接过程中金属没有被完全熔透,就会出现未焊透的病害。未焊透病害通常出现在焊缝中心线上,具有长度长的特点,若是在焊缝上对探头沿着中心线移动时,在未焊透部位的反射波形比较平稳,完好的地方,反射波变化幅度较大。
4. 未融合
在焊接过程中所用的填充金属没有母体材料完全融合,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未融合现象,当探头在未融合部位进行平移时波形通常较为平稳。如是波形变化较大时,甚至是忽高忽低时,表明内部出现未融合。
5. 裂纹
若是在焊缝与母材的热量影像的区域之内,在焊接过程当中或者焊接之后会出现局部缝隙,通常我们将这种现象称为裂纹,在进行超声波检测时,出现的波形通常是波幅宽且回波波峰高,当探头在这个区域来回移动反射波会出现反复的上下起伏现象。
超声探伤检测的结果被分为《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规定,对一级焊缝评定等级为2级,二级焊缝评定为3级。也就是讲一级焊缝等级评定等级为1级和2级时为合格,二级焊缝评定等级为1级,2级和3级为合格。具体评定方法依据《钢焊缝手工超声波探伤和探伤结果分级》GB11345-1989和《钢结构超声波探伤及质量分级法》JG/T203-2007来判定。
《钢焊缝手工超声波探伤方法和探伤结果分级》GB113-1989用于评定母材厚度为8-300mm的焊缝,对于网架、木行架结构等级母材厚度较小的构件,当母材厚度在4-8mm之间时,采用《钢结构超声波探伤及质量分级法》JG/T203-2007对焊缝质量进行分级。
对于**出评定等级的焊缝应进行返修,返修之后重新探伤,直到合格为止,但每条焊缝返修次数不应大于2次。
超声波探伤一般不要求准确给出缺陷的类型和性质,但通过实际工作中的经验积累,了解各种缺陷反射波的特性,结合缺陷的位置、焊接接头结构型式等特点,尽可能判定出缺陷的类型和性质,来综合评定缺陷的严重程度。
在我国现代工程建设以及相应的设备安装过程中往往都需要确保相应的钢结构焊接质量,而超声波探伤无损检测的应用能够促进钢结构焊接质量得到有效的提升。